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会 >> 正文

【海右讲坛第10期|高峰对话】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 境与出路

[发布者]:yjsc [发表时间]:2019-11-10 [来源]:研究生处 [浏览次数]:

【海右讲坛第10|高峰对话】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

 

117日,由70200app永利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海右讲坛”第十期在济南燕子山庄成功举办。本次高峰对话就“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次高峰对话由70200app永利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张树剑教授主持,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景向红,70200app永利校长高树中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针灸研究所原所长朱兵作引言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针灸研究所原所长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70200app永利副校长、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王振国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余新忠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朱建平,河北中医学院针灸学院院长贾春生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员徐斌作与谈人。



张树剑:

在中国医学领域,针灸受到的关注是空前的。伴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与民众对健康不断增加的需求,曾经被视为替代医学手段的针灸,正在走向主流医学的前台。在此过程中,固然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针灸学界与相关领域的学者如何面对,又有如何对策?

 



刘保延:

针灸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认识自己,而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与中医药的发展规律紧密相关。刘保延从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角度,结合自身体会谈了对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三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景向红:

景向红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等方面,指出了国内外针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思考。景向红教授指出,国外“干针独立”这一现象反映了,针灸在向现代科学靠拢的同时,碰撞出许多新的问题;而国内面临的难题是,做针灸基础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喻晓春:

喻晓春提出针灸理论科学化的重要性。他认为,重建一个源于我们古代传统的、基于科学实证的,又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的新的针灸理论体系,对针灸的国内外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黄龙祥:

由中国文化的本土化、中国化谈及中医文化的本土化、中国化,通过“干针”理论、“鼓膜穿刺术”等多方面论证并凸显中西方中医传统文化产权的差异,提出中国人拥有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发现,却没有本土知识产权的问题,引发中国人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发扬问题的思考。





余新忠:

将“天人合一”思想回归到历史的情景并从历史的自身的脉络思考,通过历史的角度谈及中西方古今研究中医方法都是人类社会文明演化的产物。从传统思维、现代科技、民族文化等多个角度论述中医可能遇到的机遇与困境,最后阐明只有按照人类智慧文明、中华文明的共性,建立包容的多元体系,才能打破中医针灸的困境。





王振国:

关于针灸学科史的问题,王振国认为,针灸学科史的研究应该把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科的建制化作为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首先,理论的体系化中,《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针灸学著作作为理论体系化的重要方面来表述。其次,学科的建制化方面,唐太医署开始设置独立的针科,其认为这是针灸科的独立与针灸教育形成的标志。其后,宋代承唐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列入针灸学科史的研究中去。最后,王振国认为中医目前正处在一个机遇期,应该在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好针灸学科。




高树中:

高树中从“中医是什么”“中医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中医针灸应该如何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首先,高树中认为中医的背景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理论是科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中医的发展不能封闭僵化,也不能盲目全盘西化,用线性思维、还原论的思维来研究中医是没有出路的。其次,关于中医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目前还未有明确的结论,其认为目前也缺乏对针灸发展规律的研究,针灸学科史的专家应该对此进行重点研究。第三,关于中医针灸应该如何发展,高树中认为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守正创新、我主他从的态度,从上、下、内、外四个方面进行发展。





朱兵:

朱兵回到了海内外针灸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的主题,认为“干针”并不能构成学术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比了美国针灸从业者和欧洲针灸从业者的区别,说明了“干针”对美国针灸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向国人求援的原因。真正让我们重视和紧张的应该是SPARC计划,因为它的宗旨、目的和适应病种与我们的针灸是完全重合的,一旦它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就会进入主流医学指导法,形成一整套的治疗方案,就会对针灸学治疗方案造成冲击和威胁,也会对针灸学的正常发展造成危机。




赵京生:

赵京生由三个生活中的现象谈到中西方的行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中华民族谦虚、内敛的民族性格的历史根源,造成了今天针灸从业者的矛盾性格,西方借医传道,今天我们也可以同样弘扬我们的文化。对于针灸复兴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明确我们的阶段定位,考虑发展,创新发展。对于研究的性质与方法,要回到原点,分析针灸最独特的思想观念、技艺、刺灸方法 、部位 .




贾春生:

贾春生讲到目前是针灸学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机,但是美国SPARC计划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危机和挑战。针灸作为我国原创的东西,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国家的原创的,大学针灸教育教材需要持续更新,但是经历了很多版本,核心内容没有更新,应该将国内外最优秀的成果整合到教材中,真正做到“陈古纳今,正本创新”。





朱建平: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比较发达,而近现代,乃至近代比较落后?中医药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朱建平以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如何把握中医学科的特性,如何把科学和文化很好地把握,是中医学界的重大问题。





贺霆:

贺霆谈到中医的困境与出路,通过引出西方针灸师的类型谈到中西方对于针灸学认识的异同,及中方对于西方针灸师造成的误解——反向文化冲突。提倡用西方境外针灸师的视角来学习,完成传统文化的复兴,解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建议以宽容、理解甚至欣赏的态度,对待这批西学中医,这样不但没有困境,还能找出我们自己在国内中医发展的出路。



 

徐斌:

从三个方面谈到了针灸的出路---即临床自信、科学自信和文化自信。徐斌教授从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避免了药物的滥用,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医作为未来维护生命健康的主要方式,对人体的调控规律认识肯定会现代化以及从医学上来讲,针灸文化的创新可能是针灸人在未来50年里的一个重要任务,论述了由此三个方面引导,针灸人真正的出路肯定是辉煌的。